亦岚书院

阅读记录  |   用户书架
上一章
目录 | 设置
下一页

第43章 出使蜀汉张温(1 / 2)

加入书签 | 推荐本书 | 问题反馈 |

张温,字惠恕,是吴郡吴县人,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人。

他老爸叫张允,在当地是个非常有名的人,因为他不看重钱财,却非常尊重读书人,还当过孙权的东曹掾,但后来去世了。

张温年纪还小的时候就注重自身的修养节操,长相也很英俊。

孙权听说了他的事情,就问公卿们:“你们说,张温现在能和谁比?”

大司农刘基说:“他可以和全琮相提并论。”但太常顾雍却说:“刘基可能还不太了解张温。现在,张温是无人能比的。”

孙权听了很高兴,说:“这么说来,张允也没有白养这个儿子啊。”

就这样,孙权把张温召到朝廷里来。

一见面,张温说的话特别得体,大家都听得入了迷,孙权也对他另眼相看,对他更客气了。

等张温要走的时候,张昭还拉着他的手说:“我把重任交给你,你应该知道我的意思。”

孙权就任命张温做了议郎和选曹尚书,后来又让他去当太子太傅,特别信任他,也很看重他。

公元219年,关羽攻打襄樊。就在关羽全力围攻襄樊的时候,孙权偷偷派吕蒙去偷袭了荆州,还杀了关羽。

这样一来,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就破裂了。

到了公元221年,刘备就带着军队去攻打东吴,这就是夷陵之战。在这场战斗中,东吴赢了。

但是,东吴的强大让曹丕开始担心,于是他带着曹魏的军队去攻打东吴。

在刘备死了以后,诸葛亮就想要重新和吴国和好,恢复他们的联盟关系。

于是在东吴黄武三年,孙权派三十二岁的张温,作为辅义中郎将,去蜀汉当使者,推动两国关系的和解。

孙权担心诸葛亮会故意为难张温,就跟他说:“我本来不想让你跑那么远出使蜀汉,但诸葛孔明可能不懂我和曹氏交往的意图,只好辛苦你跑一趟。等山越那边的事解决了,我打算和蜀汉拉近距离。你去了就好好听话办事,不用多嘴。”

但张温却是一点都不担心,他说:“我在朝廷没啥贡献,在外面也没啥表现,我怕自己不如张老有名,也不如子产能干。但诸葛亮聪明有远见,他肯定明白大局,也会对朝廷心存感激,不会对我怎么样的。”

张温到了蜀汉,就去皇宫拜见,递上奏章说:“以前高宗和成王小时候就让国家兴盛,功绩和名声传遍天下。现在陛下您这么聪明,又有那么多能干的大臣辅佐,大家都佩服您。我们吴国一直努力做事,想跟有道之国一起平定天下。但因为打仗频繁,人手不够,才派我来表达友好。您这么讲礼义,不会觉得我们请求有啥不对。我从远方来,一路上受到热情接待,真的很感激,也有点紧张。这是我带的信,请您过目。”

张温这一番措辞刻意称赞了蜀汉,表明了孙吴想要和解的诚意,蜀汉的大臣对他也有了几分好感。

再经过一番交谈以后,就连当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都对张温的才华特别赞赏,非常看重他。

因此,一年以后,诸葛亮派出使者邓芝前往东吴。

本以为完成了这么好的一件差事后,张温回来以后要得到嘉奖,要升官的。

谁知张温回国不久,就被派到豫章郡去出征打仗。但他这个人,对军功真的没什么追求。

孙权因为张温老夸蜀汉的政治,心里不爽很久了,又觉得他名声太大了,百姓都被他迷得五迷三道的,担心他以后会不听自己的话,就开始想各种办法找他的茬。

正好那时候暨艳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的,孙权就借着这个机会,给张温定了罪。

暨艳,字子休,也是吴郡人。张温觉得他这人不错,就推荐他做了选曹郎,后来还升到了尚书。

暨艳这人挺严格的,还喜欢发表高论。他看到当时郎署里很多官员都不称职,就想把好的和差的分开。

他弹劾了很多官员,重新考核选拔了三署的人,结果大部分人的职位都被降了。那些贪污腐败、节操有问题的,都被他降成了军吏,还特地设置了营府来安置他们。

这样一来,大家都非常不满,说暨艳和选曹郎徐彪滥用权力,做事不公平。

最后暨艳和徐彪迫于压力都自杀了。

张温以前跟暨艳、徐彪关系挺好的,常有书信往来,相互问候一下什么的。

孙权就拿这个当借口,把张温给抓起来了。

这时候,大家都不敢吱声,怕惹祸上身。但骆统觉得张温是冤枉的,就站出来为他说话。

骆统说,暨艳能被录用,跟张温其实没多大关系,就算张温推荐错人了,也不是他第一个推荐的。

说张温和暨艳是朋党,那完全是瞎扯,没有证据的事不能乱说。至于贻误军令的事,骆统也解释清楚了,说张温一直很忠诚,哪有什么罪啊。

出使蜀国的事,骆统觉得,张温作为使者,夸夸蜀国也是正常的,不
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A- 18 A+
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